教育数字化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引擎。随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持续推进,技术与教育教学进一步融合创新,促进了数字时代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也带来了教学课程内容、方法手段的革新。
为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加快教学课程数字化转型,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2023年9月27日,由中智智领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智智领”)精灵校园平台举办的第9期“名校名企携手育人”对话播出。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山西工程职业学院、重庆轻工职业学院、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以及智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研究院的相关领导与专家学者做客线上直播间,共同围绕“产教融合视域下教学课程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与实践”话题探讨交流。本期对话由中智智领产教融合生态部总监李艳策划、市场经理孙玉菊主持,通过中智智领视频号播出。
跟智领小微一起看看本期精彩对话——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亦高结合学校的经验做法谈了谈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建设。中国人民大学已经针对专业课程采用了"反转课堂"教学模式,并为通识课程建立了"教学视频数据库"。此外,在硬件设施方面,学校注重与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协调,积极推广"智慧教室"的应用。另外,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关注与数字化资源库的及时衔接,广泛采用"坚果云收集"等工具。王亦高副教授还分享了未来的宏观设想:首先,教学将从“灌输式”转向“沉浸式”,其次,学习将从“数字化学习”演进为“数字化生活”,展示了中国人民大学在数字化教育领域的前瞻性思考和实践。
山西工程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徐洪波表示,二十大指出,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推动中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关键之举。高校迫切需要紧跟数字化时代的步伐,首要任务是构建全面的数字化生态体系,确保教学、管理和服务全面数字化覆盖,同时要覆盖管理层、教师和学生。其次,要大力增加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第三,必须加强对教师数字化素养的培养和培训,建立学校层面的多元协同培育机制,推行多层次、多样化的专业培训,以为教师的数字化素养提升提供更多机会和条件。此外,还要不断完善数据驱动的数字素养评估体系的建设。这些措施将有助于高校实现数字化转型,推动高质量教育生态的构建,从而更好地支撑中国的教育强国建设。
重庆轻工职业学院人文教育学院院长郝结林针对当前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的问题,分享了对于高校建设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几点思考:一、云网融合,营造创新学习环境。二、部门协作,构建新的合作机制。三、多元数据资源,提供创新教学支持。四、用好数据,推行学习“新评价”。五、不断优化教育,实施激励机制,创建信息化教育品牌,以提高教育质量。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刘春朝表示,高校和企业应强化合作,联手推动高职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构建。这包括将企业实际操作经验转化为可供教学使用的数字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实践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这一举措旨在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接触到更为实用和贴近实际的教育内容,提高其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方应整合资源,协同开发课程内容,借鉴一线管理和技术要点,构建全面的沉浸式教育场景,以真实模拟的方式培养学生,帮助他们提高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同时,共同建设开放式数字化课程教学平台,以创造生动且高效的数字教育资源,以促进校企资源共享,深化产业和教育的融合,推动校企协同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改革。
智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研究院职业发展研究室主任孙燕燕表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虚拟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多服务、多模态、多情景的融合应用。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的“服务型虚拟人”(例如虚拟教师)总市值将超过950亿元。这一新业态和新体验的兴起,引发了与代码、动画、程序、运营推广等相关职业需求的变化,同时也催生了新的职业机会。为了将人工智能模型与教育愿景相结合,中智智领专注于虚拟教师制作系统的研发,旨在解决三个关键问题:首先,验证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具体场景应用的有效性,例如数字教师课程制作训练系统是否有效地支持和改进了现有课程制作过程;其次,明确这种有效性对哪些人或机构产生影响;最后,确定在什么条件下这种有效性最为显著。中智智领所构建的虚拟教师制作系统不仅有助于教师节省时间、精力和课程制作成本,还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此外,该系统还有助于创造数字教师的声音、形象以及数字课件和课程等数字资产,有效地为教师打造个人IP,同时也有助于学校建立数字品牌。
中智智领作为中智集团“一体两翼”战略的重要承载者,专注于产教融合生态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及人力资源服务数字化转型升级等领域。中智智领将一如既往地积极践行央企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国际化职业教育枢纽作用,开拓“智力服务+科技创新”并举的发展路径,以卓越的智力和技术服务,赋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化发展,促进教育和产业更高质量发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