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基础建设、应用开发方面都有巨大进展。但基础建设资源匮乏、数据信息效率低下、平台系统分散、数据割裂等问题使得智慧校园的目标还远未达成。而且互联网浪潮,拓展了智慧校园的内涵,也对高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互联网浪潮下,智慧校园痛点何在?痛点如何解决? 9月11日,来自全国近30所高校、奋战在智慧校园建设第一线的负责人,参加由中国教育报刊社全媒体中心主办的“‘互联网’时代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研讨会”,就建设智慧校园展开了深入研讨。
痛点一:信息数据效率低下,智慧校园不“智慧”
根据大会上各校长的分享,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信息和数据仍分散在各部门的系统应用中。这样一方面,导致信息和数据只能单点传达给用户,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由于数据过于分散,缺乏有效整合,数据也只能单点发挥价值。
例如群发短信、OA系统等虽已逐渐替代以往的校园中此起彼伏的公告板、宣传栏,但这些方式仍然是单向、群发性推送,不仅成本高,还无法精准达到人群。
“打比方说,我想通知计算机80分以上有资格听陈教授的报告,以往可能是在门口贴一个布告,但我希望能够更精准、更方便,以后是直接发给计算机80分以上的同学,80分以下不发给你了,希望可以精准到这个程度。”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任友群举例说,包括通知学校办公会议、知道哪个老师是否收到并阅读某条信息……这些校园生活最为常见的应用场景,都要求智慧校园建设能够实现信息推送的精准化、低成本化。
在众多校长看来,真正的智慧校园,数据不应只在单个系统或平台中被生成、应用,而是在和云端充分融合后,实现自由交互,并在流动和分享中创造更多价值。
“除了数据在校园内部的流通交互,更重要的是突破校园本身,实现校园与外界的连接。例如课程和教学资源固有的结构和边界被打破,学生可以更自由地在线学习和分享内容。同时,这对于高校利用外部资源对学生进行创业就业指导,也具有长远意义。”
据了解,目前,腾讯提供的QQ公众号以及附属的一系列功能和服务,都是提高数据效率的积极尝试。
痛点二:端口限制延伸,智慧管理成难题
查成绩、查课时、查校园巴士、选课、充值一卡通、交水电费……这些学校管理和服务,往往极为繁琐,不仅浪费了校方的大量人力和精力,管理成本极高,而且因为效率低下、流程复杂等原因令学生大吐苦水。这也是智慧校园管理的一大难题。
“因为校园生活、服务等使用场景被人为固化,各类系统越来越庞大繁复,导致需要用户去适应系统,并且很难便捷地从系统中获取目标服务,数据利用长期处于低能或低效状态。而且在移动化盛行的今天,大部分校园系统应用仍然被限制在桌面端,甚至是终端,大大限制了用户与系统交互场景的多样性。”
所以,真正的智慧校园,应该通过“端”,使得信息、数据能够实时实地实现与用户的触及、激活,使用户在不同的情景中,获得个性化服务。就像华南理工大学通过QQ公众号,目前已实现对外宣传、读书借阅、成绩查询、教室查询等一系列功能服务,而且学生可以在移动端完成学费、宿舍水电费用的缴纳、校园卡的充值等,实现校内吃住行数字一体化等功能。
此外,通过互联网连接的“端”,还可以破除以前单一的社团活动,丰富师生高校生活,共享信息,娱乐社交。端口不应该限制延伸,就像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秘书长任友群所说,“网络延伸到哪里,你的学习科研生活也能延伸到哪里。”
痛点三:信息封闭,“信息孤岛”局难破
智慧校园的第三个痛点是,校园信息相对封闭,智慧管理难,归根到底是信息系统的问题。事实上,很多学校都面临平台太多、混乱和重复建设,导致信息系统混乱。不同的信息系统,使用不同的技术平台,导致了各类信息资源分别存储在不同数据库中,客观上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彼此间通信不畅、交互不便,造成系统中存在大量重复数据、垃圾数据等诸多问题。
浙江大学宣传部长应飚举例,“我们的门户网站和新媒体是百花齐放,不同部门建的网站、不同的公司开发、用不同的系统,数据库也很乱,统一起来也很困难。”
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渗透模式发生变化,校园互联网从原来的完整封闭,发展到现在的松散、开放,流程节点不再全部集中在校园内,而是分散在校园内外。以此带来的,是学校的师生有了更多的选择,不再是“学校提供什么就用什么”,而是向外寻找更多的服务和满足。
因此在会上,不少高校代表也提出,智慧校园未来应该突破信息封闭的限制,比如通过利用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的资源,连接打通不同学校、园区企业等资源设施,让学生和教师跨越校园墙院空间,共享更多资源和信息。据了解,目前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已经与腾讯合作进行QQ公众号试点,陆以勤坦言想把QQ作为开发移动校园的一个生态,利用腾讯的优势,连接校内外资源。
痛点四:基建资源匮乏,校园开发力不足
开发与建设校园服务平台,完善智慧校园服务体系,是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但由于资金、人力、技术等原因,校园基础建设资源匮乏成为大部分学校的短板。
建设智慧校园的平台需要大额资金和人员投入,这对很多高校而言是个大难题。河北工业大学宣传部长陈鸿雁坦言,智慧校园建设推进得很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专业人才——学校工资低,无法吸引人才来配合开发。
对此,会上多位专家都认为,学校方相关开发资源不足,很难单独去做智慧校园,提议高校借道成熟平台,借助国内强大的互联网企业的实力,使用现有成熟服务,利用现成的入口打造智慧校园。
深圳大学的经验为解决这一痛点提供了有益的尝试。深圳大学代表表示,目前95后学生大部分在使用QQ,学校基于“学生在哪里,学校的工作就要做到哪里”的原则,尝试与QQ进行充分的融合,目前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在师生中得到了很高人气。
在互联网浪潮下,连接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如何利用互联网把各种系统连接起来,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设备和物与物的连接,实现跨终端数据采集、信息挖掘及分析,进行互联网与高校进入深度的连接和融合,为师生提供个性化校园服务,是当下智慧校园建设的重点。
目前,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都已与腾讯QQ展开了智慧校园建设的相关合作,它们将通过QQ公众号平台,提供信息推送、应用模板、支付、在线教育、众创空间腾讯云、QQ兴趣部落等六大功能和服务支持。不管成功与否,至少这是在 “互联网”浪潮下,建设智慧校园的一种积极尝试。